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简析】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这样做是得不到宽恕的。”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告:报告。
(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9)败绩:大败。
(10)股:大腿。
(11)门官:国君的卫士。
(12)咎:怪罪,归罪,指责。
(13)重(chóng从)再次。
(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6)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0)赞:助。
(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29)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创作背景】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可宋襄公死抱住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左丘明资料
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先秦诗人,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 查看详情>>
左丘明古诗词作品: 《左丘明的诗词介之推不言禄全诗翻译_介之推不言禄赏析》《蹇叔哭师翻译_蹇叔哭师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齐桓公伐楚盟屈完翻译_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子鱼论战翻译_子鱼论战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周郑交质翻译_周郑交质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郑伯克段于鄢翻译_郑伯克段于鄢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烛之武退秦师翻译_烛之武退秦师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宫之奇谏假道翻译_宫之奇谏假道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楚归晋知罃翻译_楚归晋知罃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晋灵公不君翻译_晋灵公不君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
子鱼论战翻译_子鱼论战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的意思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文言文《鹞雀赋》注释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1]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2]瘠(jí)瘦:瘦削,不肥胖。[3]轗(kǎn)轲(kē):困...
子鱼论战翻译_子鱼论战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相关诗句
左丘明的名句
- 左丘明的诗词齐桓下拜受胙全诗翻译_齐桓下拜受胙赏析 - - - 左丘明 - - - 《齐桓下拜受胙》
- 左丘明的诗词介之推不言禄全诗翻译_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王孙满对楚子文言文及翻译全诗翻译_王孙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昔齐攻鲁,求其岑鼎全诗翻译_昔齐攻鲁,求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宫之奇谏假道全诗翻译_宫之奇谏假道赏析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臧僖伯谏观鱼全诗翻译_臧僖伯谏观鱼赏析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臧哀伯谏纳郜鼎全诗翻译_臧哀伯谏纳郜鼎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全诗翻译_子产告范宣子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及翻译全诗翻译_烛之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周郑交质全诗翻译_周郑交质赏析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石碏谏宠州吁全诗翻译_石碏谏宠州吁赏析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申胥谏许越成文言文及翻译全诗翻译_申胥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吴许越成文言文及翻译原文注释_吴许越成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阴饴甥对秦伯文言文及翻译全诗翻译_阴饴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子鱼论战文言文及翻译全诗翻译_子鱼论战 - - - 左丘明 - - - 《》
- 左丘明的诗词季梁谏追楚师全诗翻译_季梁谏追楚师赏析 - - - 左丘明 - - - 《》
- 蹇叔哭师翻译_蹇叔哭师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 - - - 左丘明 - - - 《》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翻译_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赏析_左丘明的 - - - 左丘明 - - - 《》
- 子鱼论战翻译_子鱼论战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 - - - 左丘明 - - - 《》
- 周郑交质翻译_周郑交质赏析_左丘明的诗词 - - - 左丘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