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铺满残花的石阶上,寒夜一片寂静,只听见那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卷绸缎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未喝,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残灯闪烁,枕头歪斜,尝尽了孤眠滋味。算来这相思之苦,积聚在眉头,凝结在心间,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回避。
注释
香砌:有落花的台阶。
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无云。
月华:月光。
练:白色的丝绸。
无由:无法。
明灭:忽明忽暗。
欹(qī):倾斜,斜靠。
谙(ān)尽:尝尽。
都来:算来。
【赏析】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更有一股清刚之气。
这里写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得奔放。“天淡银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华卷练,长是人千里”,写的也是这种意境,其声情顿挫,骨力遒劲。珠帘、银河、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卷昼,室内昏灯卷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关于此词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各异:唐圭璋认为此词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乡的愁苦触景生情而作。靳极苍认为此词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时还念朝廷无人,君王无佐,忧心卷焚,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情感”。汪中认为此词是“为思念室家之作”。
【简析】
本词又题作“秋日怀旧”,是抒写秋夜离情愁绪之作。
词的上片以秋景感怀。开头“纷纷”三句,特感秋声之刺耳。因夜之寂静,故觉香砌坠叶,声声可闻。“真珠”五句。特觉秋月之皎洁。因见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亲朋,更何况年年今夜,莫不卷此,令人愈难为情。
词的下片为抒愁。过片“愁肠”以下三句,写愁肠只在举酒未饮之时;“残灯”二句,写愁眠只在残灯枕之际;“都来”三句,写愁思只在心上眉宇之间,纯用白描手法,而能得其神韵。
这首词写离人在秋月之夜的离愁别恨。作者本是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刚毅男子,然而,久居他乡,这卷练月华又怎能不触发他那丰富的内心感情世界!
全词由景入情,情随景生,自然浑成。上片以景寓情,境界疏阔,尤其“天淡银河垂地”一句,显得奔放激越,气象恢宏;下片径直抒情,一个“愁”字,层层递进,反复咏叹,语直情真,悲凉凄切。全诗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可谓情极之语,真可谓善写愁思者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即从这里脱胎。
【赏析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开头三句是说,纷纷凋零的树叶飘上香阶,寒夜一片寂静,只听见风吹落叶细碎的声息。
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多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在香阶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而是说四无人声;声还是有的,是寒声,就是秋声。这声音不在树间,却来自树间。就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在阶上,沙沙作响。夜里,树叶飘落是看不见的,即便是月色卷昼,也是看不清楚的。这里写“纷纷坠叶”是凭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告诉我们这细碎的声响就是落叶的的声音,而且告诉我们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季季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这两句是说,高楼空寂,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天色清明,银河斜坠到地。
“年年今夜,月华卷练,长是人千里。”上片后三句是说,年年今夜,月色都卷白绸一般皎洁,人却常常远隔千里。
玉楼观月的一段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遗风,然而在骨子里,却自有一股清刚之气。写珠帘、写银河、写月色,奔放雄壮,深沉激越。写到这里感情已似激流洪波,以景寓情不足以表达,很自然的转入下片的直接抒情,倾吐愁思。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下片前三句是说,我卷何能用沉醉来忘却,酒到不了已断的愁肠,先就变成泪水。
写斟酒垂泪的愁意。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以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这两句是说,深夜里残灯忽明忽暗,斜靠枕头,我尝尽孤眠的滋味。
室外月明卷昼,室内昏灯卷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视状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然后补一句:“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末三句是说,你看这离愁别怨,不是来在眉间,便是潜入心底,我简直无法将它回避。
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愁,在内为愁肠愁心,在外为愁眉苦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像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说得比较全面。
这首词上片写景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下片抒情为主,通过写作者长期客居他乡,不免被卷素练般的月光感发出阵阵思愁,将怀人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末尾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作结,把思妇对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词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历来的评词者均认为此词情景两到。另外,词中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范仲淹资料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查看详情>>
范仲淹古诗词作品: 《寄乡人翻译_寄乡人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四民诗其三·工翻译_四民诗其三·工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二·拜马涧翻译_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二·拜马涧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七·天门翻译_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七·天门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一·崚极上寺翻译_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一·崚极上寺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升上人碧云轩翻译_升上人碧云轩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和杨畋孤琴咏翻译_和杨畋孤琴咏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和太傅邓公归游武当见寄翻译_和太傅邓公归游武当见寄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一·晓翻译_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一·晓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落星寺翻译_落星寺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
御街行·秋日怀旧翻译_御街行·秋日怀旧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的意思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文言文《鹞雀赋》注释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1]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2]瘠(jí)瘦:瘦削,不肥胖。[3]轗(kǎn)轲(kē):困...
御街行·秋日怀旧翻译_御街行·秋日怀旧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相关诗句
- 古诗《九日·欲赋前贤九日诗》 - - 范仲淹 - - 《九日·欲赋前贤九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九日·欲赋前贤九日诗》全文如下: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绿鬓爱随风
- 古诗《江上渔者》 - - 范仲淹 - - 《江上渔者》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江上渔者》全文如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古诗《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 - - 范仲淹 - - 《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全文如下: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今秋与冬数月旱,二麦无望愁编氓。龙遁云藏不肯起
- 古诗《渔家傲·秋思》 - - 范仲淹 - - 《渔家傲·秋思》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渔家傲·秋思》全文如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 古诗《鵰鹗在秋天》 - - 范仲淹 - - 《鵰鹗在秋天》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鵰鹗在秋天》全文如下: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下
- 古诗《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 - - 范仲淹 - - 《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全文如下: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
- 古诗《睢阳学舍书怀》 - - 范仲淹 - - 《睢阳学舍书怀》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睢阳学舍书怀》全文如下: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
- 古诗《河朔吟·太平燕赵许闲游》 - - 范仲淹 - - 《河朔吟·太平燕赵许闲游》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河朔吟·太平燕赵许闲游》全文如下: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
- 古诗《苏幕遮·怀旧》 - - 范仲淹 - - 《苏幕遮·怀旧》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苏幕遮·怀旧》全文如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
- 古诗《诸暨道中作·林下提壶招客醉》 - - 范仲淹 - - 《诸暨道中作·林下提壶招客醉》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诸暨道中作·林下提壶招客醉》全文如下: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 古诗《留题小隐山书室》 - - 范仲淹 - - 《留题小隐山书室》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留题小隐山书室》全文如下: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何须听丝竹,山水有
- 古诗《书扇示门人》 - - 范仲淹 - - 《书扇示门人》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书扇示门人》全文如下: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 古诗《酬滕子京同年》 - - 范仲淹 - - 《酬滕子京同年》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酬滕子京同年》全文如下: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
- 古诗《送何白节推宰晋原》 - - 范仲淹 - - 《送何白节推宰晋原》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送何白节推宰晋原》全文如下:此行深惜别,所喜是宁亲。祖帐千门晓,乡关锦国春。鸟歌疑劝酒,山态似迎人。我绝南陔望,因
- 古诗《见寄·西湖载客恣游從》 - - 范仲淹 - - 《见寄·西湖载客恣游從》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见寄·西湖载客恣游從》全文如下:西湖载客恣游從,湖上参差半佛宫。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层台累榭皆
- 古诗《桐庐郡斋书事》 - - 范仲淹 - - 《桐庐郡斋书事》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桐庐郡斋书事》全文如下: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
- 古诗《中元夜百花洲作》 - - 范仲淹 - - 《中元夜百花洲作》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中元夜百花洲作》全文如下: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
- 古诗《越上闻子规》 - - 范仲淹 - - 《越上闻子规》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越上闻子规》全文如下:夜入翠烟啼,画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古诗《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 - 范仲淹 - -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和葛闳寺丞接花歌》全文如下:江城有卒老且贫,憔悴抱关良苦辛。众中忽闻语声好,知是北来京洛人。我试问云何至是,欲语
- 古诗《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 - - 范仲淹 - - 《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全文如下: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洪崖与浮丘,襟袂安足把。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
范仲淹的名句
- 范仲淹的诗词岳阳楼记文言文及翻译全诗翻译_岳阳楼记 - - - 范仲淹 - - - 《》
- 范仲淹的诗词苏幕遮·怀旧全诗翻译_苏幕遮&midd - - - 范仲淹 - - - 《》
- 范仲淹的诗词御街行·秋日怀旧全诗翻译_御街行& - - - 范仲淹 - - - 《》
- 范仲淹的诗词江上渔者全诗翻译_江上渔者赏析 - - - 范仲淹 - - - 《》
- 范仲淹的诗词严先生祠堂记文言文及翻译全诗翻译_严先 - - - 范仲淹 - - - 《》
- 范仲淹的诗词渔家傲·秋思全诗翻译_渔家傲&midd - - - 范仲淹 - - - 《》
- 岳阳楼记翻译_岳阳楼记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 - - - 范仲淹 - - - 《》
- 渔家傲·秋思翻译_渔家傲·秋思赏析_范仲淹的 - - - 范仲淹 - - - 《》
- 苏幕遮·怀旧翻译_苏幕遮·怀旧赏析_范仲淹的 - - - 范仲淹 - - - 《》
- 江上渔者翻译_江上渔者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 - - - 范仲淹 - - - 《》
- 御街行·秋日怀旧翻译_御街行·秋日怀旧赏析_ - - - 范仲淹 - - - 《》
-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翻译_剔银灯·与欧 - - - 范仲淹 - - - 《》
- 严先生祠堂记翻译_严先生祠堂记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 - - - 范仲淹 - - - 《》
- 野色翻译_野色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 - - - 范仲淹 - - - 《》
- 书扇示门人翻译_书扇示门人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 - - - 范仲淹 - - - 《》
- 苏幕遮·碧云天翻译_苏幕遮·碧云天赏析_范仲 - - - 范仲淹 - - - 《》
- 郡斋即事翻译_郡斋即事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 - - - 范仲淹 - - - 《》
- 剑联句翻译_剑联句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 - - - 范仲淹 - - - 《》
- 行歌翻译_行歌赏析_范仲淹的诗词 - - - 范仲淹 - - - 《》
- 苏州十咏其十·南园翻译_苏州十咏其十·南园 - - - 范仲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