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作者:范仲淹出自:更新时间:2024-01-0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bì yún tiān ,huáng yè dì 。qiū sè lián bō ,bō shàng hán yān cuì 。 shān yìng xié yáng tiān jiē shuǐ 。fāng cǎo wú qíng ,gèng zài xié yáng wài 。 àn xiāng hún ,zhuī lǚ sī 。yè yè chú fēi ,hǎo mèng liú rén shuì 。 míng yuè lóu gāo xiū dú yǐ 。jiǔ rù chóu cháng ,huà zuò xiàng sī lèi 。

范仲淹的诗词苏幕遮·怀旧全诗翻译_苏幕遮·怀旧赏析范仲淹的诗词苏幕遮·怀旧全诗翻译_苏幕遮·怀旧赏析

【苏幕遮·怀旧译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怀旧注释】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常暗指故乡。

黯(àn)乡魂,追旅思(sì)。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yǐ)。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0-112、李华.宋词三百首详注.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第3版):9-103、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76

【苏幕遮·怀旧赏析】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与“旅思”意思相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逗出下句:“明月高楼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范仲淹的诗词苏幕遮·怀旧全诗翻译_苏幕遮·怀旧赏析的意思

文言文《与人书一》鉴赏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与人书一》是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封短信中,作者提出做学问只有破除自我封闭状态,走出书斋,扩大见...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蝉赋》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此赋细腻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倍受其它天敌进攻的处境,赞颂了蝉正直清高...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登台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将铜雀台当作吟咏曹操功绩的对象,紧紧围绕铜雀台展开对父亲...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注释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1]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2]瘠(jí)瘦:瘦削,不肥胖。[3]轗(kǎn)轲(kē):困...

查看详情>>

文言文《髑髅说》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这篇文章写曹子“游乎陂塘之滨,步乎纂秽之蔽”,在路旁边遇到了一个髑髅,即死人的头骨,便伏轼而问他:你是为国捐躯...

查看详情>>

范仲淹的诗词苏幕遮·怀旧全诗翻译_苏幕遮·怀旧赏析相关诗句

  • 古诗《九日·欲赋前贤九日诗 - - 范仲淹 - - 《九日·欲赋前贤九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九日·欲赋前贤九日诗》全文如下: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绿鬓爱随风
  • 古诗《江上渔者 - - 范仲淹 - - 《江上渔者》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江上渔者》全文如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古诗《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 - - 范仲淹 - - 《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全文如下: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今秋与冬数月旱,二麦无望愁编氓。龙遁云藏不肯起
  • 古诗《渔家傲·秋思 - - 范仲淹 - - 《渔家傲·秋思》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渔家傲·秋思》全文如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 古诗《鵰鹗在秋天 - - 范仲淹 - - 《鵰鹗在秋天》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鵰鹗在秋天》全文如下: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下
  • 古诗《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 - - 范仲淹 - - 《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全文如下: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
  • 古诗《睢阳学舍书怀 - - 范仲淹 - - 《睢阳学舍书怀》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睢阳学舍书怀》全文如下: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
  • 古诗《河朔吟·太平燕赵许闲游 - - 范仲淹 - - 《河朔吟·太平燕赵许闲游》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河朔吟·太平燕赵许闲游》全文如下: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
  • 古诗《苏幕遮·怀旧 - - 范仲淹 - - 《苏幕遮·怀旧》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苏幕遮·怀旧》全文如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
  • 古诗《诸暨道中作·林下提壶招客醉 - - 范仲淹 - - 《诸暨道中作·林下提壶招客醉》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诸暨道中作·林下提壶招客醉》全文如下: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 古诗《留题小隐山书室 - - 范仲淹 - - 《留题小隐山书室》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留题小隐山书室》全文如下: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何须听丝竹,山水有
  • 古诗《书扇示门人 - - 范仲淹 - - 《书扇示门人》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书扇示门人》全文如下: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 古诗《酬滕子京同年 - - 范仲淹 - - 《酬滕子京同年》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酬滕子京同年》全文如下: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
  • 古诗《送何白节推宰晋原 - - 范仲淹 - - 《送何白节推宰晋原》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送何白节推宰晋原》全文如下:此行深惜别,所喜是宁亲。祖帐千门晓,乡关锦国春。鸟歌疑劝酒,山态似迎人。我绝南陔望,因
  • 古诗《见寄·西湖载客恣游從 - - 范仲淹 - - 《见寄·西湖载客恣游從》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见寄·西湖载客恣游從》全文如下:西湖载客恣游從,湖上参差半佛宫。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层台累榭皆
  • 古诗《桐庐郡斋书事 - - 范仲淹 - - 《桐庐郡斋书事》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桐庐郡斋书事》全文如下: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
  • 古诗《中元夜百花洲作 - - 范仲淹 - - 《中元夜百花洲作》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中元夜百花洲作》全文如下: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
  • 古诗《越上闻子规 - - 范仲淹 - - 《越上闻子规》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越上闻子规》全文如下:夜入翠烟啼,画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古诗《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 - 范仲淹 - -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和葛闳寺丞接花歌》全文如下:江城有卒老且贫,憔悴抱关良苦辛。众中忽闻语声好,知是北来京洛人。我试问云何至是,欲语
  • 古诗《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 - - 范仲淹 - - 《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作者为宋代诗人范仲淹,古诗《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全文如下: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洪崖与浮丘,襟袂安足把。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

范仲淹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