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荒唐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注释
此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石兽,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形石雕,此处指寺庙门前石雕。
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河干(gān):河岸。干,岸。
圮(pǐ):倒塌。
沉焉(yān):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阅:经过,经历。
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求:寻找。
竟:终了,最后。
棹(zhào):名词作动词,划(船)。
曳(yè):拖。
铁钯(pá):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
讲学家:讲学先生,以向生徒传授“儒学”为生的人。
设帐:设馆教书。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木杮(fèi):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来的木片。
岂能:怎么能。
为:被。
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yān):埋没。
颠:颠倒,错误,一作“癫”,荒唐。
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为:认为是。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盖:因为。
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kǎn)穴:坑洞。
倒掷(zhì):倾倒。
如是:像这样。
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遂:于是。
溯(sù)流:逆流。
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
然:既然这样。
则:那么。
但:只,仅仅。
据理臆(yì)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yú):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
【赏析】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凭主观猜测而下判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此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是耐人寻味的。它说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其共同规律,但更有其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发展变化的。现实中的许多生活经验,其实都能证明这一点。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公元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到公元1798年(嘉庆三年)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1.干:古义:岸边。今义:做。
2.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4.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5.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6.是:代词 ,此,这。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7.但: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8.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9.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如:古义:像这样。今义:如果
11.盖:古义:大概。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一词多义
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
2.重:
僧募金重修 (重:读chóng,重新)
乃石性坚重 (重:读zhòng,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棹: 名词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纪昀资料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 查看详情>>
纪昀古诗词作品: 《舟中作·山色空蒙淡似烟》《题诗以骂和坤》《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翻译_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赏析_纪昀的诗词》《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万家烟火暖云蒸》《平定回部凯歌·秋雁连天西海头》《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桃花马上舞惊鸾》《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良田易得水难求》《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温泉东畔火荧荧》《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照眼猩猩茜草红》《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闽海迢迢道路难》
河中石兽翻译_河中石兽赏析_纪昀的诗词的意思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文言文《鹞雀赋》注释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1]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2]瘠(jí)瘦:瘦削,不肥胖。[3]轗(kǎn)轲(kē):困...
河中石兽翻译_河中石兽赏析_纪昀的诗词相关诗句
- 古诗《舟中作·山色空蒙淡似烟》 - - 纪昀 - - 《舟中作·山色空蒙淡似烟》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舟中作·山色空蒙淡似烟》全文如下:山色空蒙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望,处处随人欲上船。
- 古诗《题诗以骂和坤》 - - 纪昀 - - 《题诗以骂和坤》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题诗以骂和坤》全文如下:一窝一窝又一窝,十窝八窝千百窝。食尽皇家无限粟,凤凰何少雀何多。
- 古诗《吟雪·一片两片三四片》 - - 纪昀 - - 《吟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吟雪·一片两片三四片》全文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百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 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南北封疆画界匀》 - - 纪昀 - -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南北封疆画界匀》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南北封疆画界匀》全文如下: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中间岩壑无人迹
- 古诗《四喜诗·十年久旱逢甘霖》 - - 纪昀 - - 《四喜诗·十年久旱逢甘霖》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四喜诗·十年久旱逢甘霖》全文如下:十年久旱逢甘霖,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监生金榜题名时。
- 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绛蜡荧荧野未残》 - - 纪昀 - -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绛蜡荧荧野未残》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绛蜡荧荧野未残》全文如下:绛蜡荧荧野未残,游人踏月绕阑干。迷离不解春灯谜
- 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峻坂连连迭七层》 - - 纪昀 - -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峻坂连连迭七层》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峻坂连连迭七层》全文如下:峻坂连连迭七层,层层山骨翠崚嶒。行人只作蚕丛看
- 古诗《白鹤·万里长空一鹤飞》 - - 纪昀 - - 《白鹤·万里长空一鹤飞》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白鹤·万里长空一鹤飞》全文如下: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
- 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半城高阜半城低》 - - 纪昀 - -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半城高阜半城低》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半城高阜半城低》全文如下: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
- 古诗《沂水·饮马临沂水》 - - 纪昀 - - 《沂水·饮马临沂水》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沂水·饮马临沂水》全文如下:饮马临沂水,沂水流不息。行人疏地理,每寻曾点迹。 剽剟庄老谈,支离增训释。春风咏浴意
- 古诗《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 - 纪昀 - -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全文如下: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 古诗《夜泊吴江·已是银蟾挂柳梢》 - - 纪昀 - - 《夜泊吴江·已是银蟾挂柳梢》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夜泊吴江·已是银蟾挂柳梢》全文如下:已是银蟾挂柳梢,才收官舫泊塘坳。昏烟欲合孤城闭,远水微明小港交。寒鹭
- 古诗《赵北口》 - - 纪昀 - - 《赵北口》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赵北口》全文如下:瀛“莫加耳刀”积水压,为淀九十九,港汉互交通,众流汇滋口。回汀聚鱼蟹,浅渚富菱藕。“土加丁&rd
- 古诗《题诗·荷花白嫩藕叶肥》 - - 纪昀 - - 《题诗·荷花白嫩藕叶肥》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题诗·荷花白嫩藕叶肥》全文如下:荷花白嫩藕叶肥,一结莲篷映夕辉。适逢六六双庆日,荷塘浮游万年龟。(乾隆)龟驮高崇
- 古诗《为《番骑射猎图》题诗》 - - 纪昀 - - 《为《番骑射猎图》题诗》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为《番骑射猎图》题诗》全文如下:白草黏天野兽肥,弯弧爱尔马如飞。何当快饮黄羊血,一上天山雪打围。
- 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界破山光一片青》 - - 纪昀 - -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界破山光一片青》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界破山光一片青》全文如下: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游人倘有风沂兴
- 古诗《平定回部凯歌·满耳秋风入短箫》 - - 纪昀 - - 《平定回部凯歌·满耳秋风入短箫》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平定回部凯歌·满耳秋风入短箫》全文如下:满耳秋风入短箫,黄榆叶落草萧萧。西蕃已破无征战,只向高原试射
- 古诗《写诗和何二小姐》 - - 纪昀 - - 《写诗和何二小姐》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写诗和何二小姐》全文如下:仙风飘渺起丹华,青丝坠鬓日边斜。当今结得连理朵,侬愿作叶汝为花。
- 古诗《留别及门诸子》 - - 纪昀 - - 《留别及门诸子》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留别及门诸子》全文如下:祖账青门握手频,临歧犹自语谆谆;皇恩四度持文柄,远道三年别故人。天上“宛加鸟”鸾怀旧
- 古诗《刺汪太史》 - - 纪昀 - - 《刺汪太史》作者为清代诗人纪昀,古诗《刺汪太史》全文如下:昔曾相府拜干娘,今日干爷又姓梁。赫奕门楣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君如有意应怜妾,奴岂无颜只为郎。百八念
纪昀的名句
- 纪昀的诗词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浓似春云淡似烟)全诗翻译 - - - 纪昀 - - - 《》
- 纪昀的诗词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全诗翻译_富春至严陵山 - - - 纪昀 - - - 《》
- 纪昀的诗词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全诗翻译_不怕鬼 / - - - 纪昀 - - - 《》
- 纪昀的诗词过景城忆刘光伯(古宅今何在)全诗翻译_过景城 - - - 纪昀 - - - 《》
- 河中石兽翻译_河中石兽赏析_纪昀的诗词 - - - 纪昀 - - - 《》
-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翻译_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赏析_纪昀 - - - 纪昀 - - - 《》
-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翻译_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赏 - - - 纪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