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出自:更新时间:2023-12-29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qín shí míng yuè hàn shí guān ,wàn lǐ zhǎng zhēng rén wèi hái 。dàn shǐ lóng chéng fēi jiāng zài ,bú jiāo hú mǎ dù yīn shān 。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译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王昌龄的诗词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翻译_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赏析王昌龄的诗词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翻译_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赏析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注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参考资料:

1、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88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赏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 “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评价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王昌龄的诗词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翻译_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赏析的意思

文言文《与人书一》鉴赏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与人书一》是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封短信中,作者提出做学问只有破除自我封闭状态,走出书斋,扩大见...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蝉赋》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此赋细腻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倍受其它天敌进攻的处境,赞颂了蝉正直清高...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登台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将铜雀台当作吟咏曹操功绩的对象,紧紧围绕铜雀台展开对父亲...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注释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1]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2]瘠(jí)瘦:瘦削,不肥胖。[3]轗(kǎn)轲(kē):困...

查看详情>>

文言文《髑髅说》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这篇文章写曹子“游乎陂塘之滨,步乎纂秽之蔽”,在路旁边遇到了一个髑髅,即死人的头骨,便伏轼而问他:你是为国捐躯...

查看详情>>

王昌龄的诗词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翻译_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赏析相关诗句

  • 古诗《塞下曲·蝉鸣空桑林 - - 王昌龄 - - 《塞下曲·蝉鸣空桑林》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塞下曲·蝉鸣空桑林》全文如下: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
  • 古诗《琴·孤桐秘虚鸣 - - 王昌龄 - - 《琴·孤桐秘虚鸣》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琴·孤桐秘虚鸣》全文如下: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
  • 古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 - 王昌龄 - -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全文如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古诗《巴陵送李十二 - - 王昌龄 - - 《巴陵送李十二》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巴陵送李十二》全文如下: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 古诗《九江口作 - - 王昌龄 - - 《九江口作》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九江口作》全文如下: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鸷鸟立
  • 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 - 王昌龄 - -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全文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古诗《送窦七 - - 王昌龄 - - 《送窦七》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送窦七》全文如下: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 - 王昌龄 - -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全文如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古诗《留别武陵袁丞 - - 王昌龄 - - 《留别武陵袁丞》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留别武陵袁丞》全文如下: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
  • 古诗《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 - - 王昌龄 - -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全文如下: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古诗《从军行·大将军出战 - - 王昌龄 - - 《从军行·大将军出战》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从军行·大将军出战》全文如下: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 古诗《少年行·西陵侠少年 - - 王昌龄 - - 《少年行·西陵侠少年》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少年行·西陵侠少年》全文如下: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
  • 古诗《从军行·胡瓶落膊紫薄汗 - - 王昌龄 - - 《从军行·胡瓶落膊紫薄汗》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从军行·胡瓶落膊紫薄汗》全文如下: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 古诗《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 王昌龄 - -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全文如下: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
  •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 - 王昌龄 -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全文如下: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 古诗《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 - - 王昌龄 - - 《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全文如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古诗《旅望 - - 王昌龄 - - 《旅望》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旅望》全文如下: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 古诗《送十五舅 - - 王昌龄 - - 《送十五舅》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送十五舅》全文如下: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 古诗《西宫秋怨 - - 王昌龄 - - 《西宫秋怨》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西宫秋怨》全文如下: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 古诗《越女·越女作桂舟 - - 王昌龄 - - 《越女·越女作桂舟》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越女·越女作桂舟》全文如下: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

王昌龄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