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出自:更新时间:2024-01-03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pīng pīng niǎo niǎo shí sān yú ,dòu kòu shāo tóu èr yuè chū 。 chūn fēng shí lǐ yáng zhōu lù ,juàn shàng zhū lián zǒng bú rú 。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译文】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杜牧的诗词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全诗翻译_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赏析杜牧的诗词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全诗翻译_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赏析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注释】

娉(pīng)娉袅(niǎo)袅十三余,豆蔻(kòu)梢(shāo)头二月初。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zūn)前笑不成。
“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赏析】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第二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杜牧的诗词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全诗翻译_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赏析的意思

文言文《与人书一》鉴赏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与人书一》是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封短信中,作者提出做学问只有破除自我封闭状态,走出书斋,扩大见...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蝉赋》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此赋细腻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倍受其它天敌进攻的处境,赞颂了蝉正直清高...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登台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将铜雀台当作吟咏曹操功绩的对象,紧紧围绕铜雀台展开对父亲...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注释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1]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2]瘠(jí)瘦:瘦削,不肥胖。[3]轗(kǎn)轲(kē):困...

查看详情>>

文言文《髑髅说》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这篇文章写曹子“游乎陂塘之滨,步乎纂秽之蔽”,在路旁边遇到了一个髑髅,即死人的头骨,便伏轼而问他:你是为国捐躯...

查看详情>>

杜牧的诗词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全诗翻译_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赏析相关诗句

  • 古诗《山行 - - 杜牧 - - 《山行》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山行》全文如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古诗《江南春绝句 - - 杜牧 - - 《江南春绝句》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江南春绝句》全文如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古诗《赤壁 - - 杜牧 - - 《赤壁》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赤壁》全文如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古诗《秋夕 - - 杜牧 - - 《秋夕》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秋夕》全文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古诗《商山富水驿 - - 杜牧 - - 《商山富水驿》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商山富水驿》全文如下: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驿
  • 古诗《泊秦淮 - - 杜牧 - - 《泊秦淮》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泊秦淮》全文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古诗《秋梦·寒空动高吹 - - 杜牧 - - 《秋梦·寒空动高吹》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秋梦·寒空动高吹》全文如下: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
  • 古诗《叹花 - - 杜牧 - - 《叹花》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叹花》全文如下: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 古诗《旅宿 - - 杜牧 - - 《旅宿》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旅宿》全文如下: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 古诗《清明 - - 杜牧 - - 《清明》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清明》全文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古诗《惜春·春半年已除 - - 杜牧 - - 《惜春·春半年已除》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惜春·春半年已除》全文如下:春半年已除,其余强为有。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谁为驻东流,年年
  • 古诗《长安秋望 - - 杜牧 - - 《长安秋望》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长安秋望》全文如下: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古诗《自宣城赴官上京 - - 杜牧 - - 《自宣城赴官上京》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自宣城赴官上京》全文如下: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淹留。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
  • 古诗《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 - 杜牧 - -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全文如下: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
  • 古诗《题乌江亭 - - 杜牧 - - 《题乌江亭》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题乌江亭》全文如下: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古诗《长安夜月 - - 杜牧 - - 《长安夜月》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长安夜月》全文如下: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 古诗《送人·鸳鸯帐里暖芙蓉 - - 杜牧 - - 《送人·鸳鸯帐里暖芙蓉》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送人·鸳鸯帐里暖芙蓉》全文如下: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 古诗《金谷园 - - 杜牧 - - 《金谷园》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金谷园》全文如下: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 古诗《题白苹洲 - - 杜牧 - - 《题白苹洲》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题白苹洲》全文如下: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静处知生乐,喧中见死夸。无多珪组累,终不负烟霞。
  • 古诗《悲吴王城 - - 杜牧 - - 《悲吴王城》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牧,古诗《悲吴王城》全文如下: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千秋万

杜牧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