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出自:屈原塔更新时间:2023-11-25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chǔ rén bēi qū yuán ,qiān zǎi yì wèi xiē 。jīng hún piāo hé chù ,fù lǎo kōng gěng yān 。zhì jīn cāng jiāng shàng ,tóu fàn jiù jī kě 。yí fēng chéng jìng dù ,āi jiào chǔ shān liè 。qū yuán gǔ zhuàng shì ,jiù sǐ yì shèn liè 。shì sú ān dé zhī ,juàn juàn bú rěn jué 。nán bīn jiù shǔ chǔ ,shān shàng yǒu yí tǎ 。yīng shì fèng fó rén ,kǒng zǐ jiù lún miè 。cǐ shì suī wú píng ,cǐ yì gù yǐ qiē 。gǔ rén shuí bú sǐ ,hé bì jiào kǎo shé 。míng shēng shí wú qióng ,fù guì yì zàn rè 。dà fū zhī cǐ lǐ ,suǒ yǐ chí sǐ jiē 。

【屈原塔译文】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屈原塔注释】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楚:楚国,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也泛指南方。
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相传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歇:停止,休止。
《说文》:歇,息也。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精魂:精神魂魄。

至今沧(cāng)江上,投饭救饥渴。
沧江:泛指江河,江流,因为水为苍色,所以称“沧江”。
沧,水深绿色,通“苍”。
投饭:投下饭食喂河里的生物让它们吃饱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遗体。
古时荆楚之人有在农历五月初五将煮好的糯米饭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习俗。
饥渴:饥饿的鱼龟虾蟹,属偏义复词,特指“饥”。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就死:赴死。
就,即也。

世俗安得知,眷(juàn)眷不忍决。
眷眷:依恋反顾貌,带不舍之意。
决:别也。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南宾:忠州南宾县,如今的四川丰都。
当时诗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经此地。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子:指屈原,屈原的精魂。
沦灭:消亡,消失。
沦,没也。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此事:指诗人猜测造塔原因这件事。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考:老,长寿。
折:断,指死亡。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大夫: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
死节:为了保全气节、节操赴死。
《楚辞 九章》:或忠信而死节兮。

【屈原塔赏析】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屈原塔全诗翻译_屈原塔赏析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题西林壁》《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我醉歌时君和”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答李琮书》《赵康靖公神道碑》《万石君罗文传》《三槐堂铭并序》《荀卿论》《醉白堂记

苏轼的诗词屈原塔全诗翻译_屈原塔赏析的意思

苏轼的诗词屈原塔全诗翻译_屈原塔赏析相关诗句

  • 古诗《题西林壁 - - 苏轼 - - 《题西林壁》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题西林壁》全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古诗《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 - - 苏轼 - - 《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全文如下: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 古诗《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 - - 苏轼 - - 《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全文如下: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歌
  • 古诗《过岭寄子由·七年来往我何堪 - - 苏轼 - - 《过岭寄子由·七年来往我何堪》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过岭寄子由·七年来往我何堪》全文如下: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 古诗《江城子·相逢不觉又初寒 - - 苏轼 - - 《江城子·相逢不觉又初寒》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江城子·相逢不觉又初寒》全文如下:相逢不觉又初寒。对尊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
  • 古诗《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 - - 苏轼 - - 《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全文如下: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
  • 古诗《和子由四首送春 - - 苏轼 - - 《和子由四首送春》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和子由四首送春》全文如下: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馀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
  • 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 苏轼 -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 古诗《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 - - 苏轼 - -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全文如下:太昊祠东铁墓西,一樽曾与子同携。回
  • 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 - - 苏轼 - -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如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 古诗《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 - 苏轼 - - 《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全文如下: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 古诗《题文与可墨竹·斯人定何人 - - 苏轼 - - 《题文与可墨竹·斯人定何人》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题文与可墨竹·斯人定何人》全文如下: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 古诗《赠刘景文 - - 苏轼 - - 《赠刘景文》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赠刘景文》全文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古诗《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 - 苏轼 - -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全文如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 古诗《题文与可墨竹 - - 苏轼 - - 《题文与可墨竹》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题文与可墨竹》全文如下: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 古诗《浣溪沙·一梦江湖费五年 - - 苏轼 - - 《浣溪沙·一梦江湖费五年》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浣溪沙·一梦江湖费五年》全文如下: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相逢一醉是前缘。迁客不应常眊矂,使君为
  • 古诗《吉祥寺赏牡丹 - - 苏轼 - - 《吉祥寺赏牡丹》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吉祥寺赏牡丹》全文如下: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 古诗《石鼻城·平时战国今无在 - - 苏轼 - - 《石鼻城·平时战国今无在》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石鼻城·平时战国今无在》全文如下: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独穿暗月
  •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 - 苏轼 - -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古诗《失题·公子只应见画 - - 苏轼 - - 《失题·公子只应见画》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失题·公子只应见画》全文如下: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写到水穷天杪,定非尘土间人。

苏轼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