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金陵五题·并序》,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旧时王谢堂前燕”全诗
《金陵五题·并序》
唐代刘禹锡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生公讲堂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江令宅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分类:写景怀古感叹组诗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金陵五题·并序翻译及注释
翻译石头城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乌衣巷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注释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西清凉山一带,三国时期孙吴曾依石壁筑城。⑵山围:四周环山。故国:故都,这里指石头城。周遭:周匝,这里指石头城四周残破的遗址。 ⑶潮:指长江江潮。空城:指荒凉空寂的残破城垣。⑷淮水:流经金陵城内的秦淮河,为六朝时期游乐的繁华场所。旧时:昔日,指六朝时。⑸女墙:城上的矮墙,即城垛。⑹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军士都穿黑衣,故名。⑺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⑻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⑼台城: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其遗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⑽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生公曾于苏州虎丘寺立石为徒,讲《涅盘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⑾江令宅:陈代的亡国宰相江总的家宅。江总字总持,是陈朝后宫 “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金陵五题·并序艺术特色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的确,这五首诗体现了刘禹锡高超的写作技巧:
一、典型意象的巧妙组合。《石头城》中的群山、江潮与明月,代表恒定的存在;故国、空城、女墙,象征历史的变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强烈的张力,呼唤着缺席的“人”。《乌衣巷》以野草和夕阳,渲染一种衰飒气象;飘忽灵动的燕影却充满生机,甚至暗示着宇宙的某种玄机。《台城》以生满“千门万户”的野草充塞读者的视野,将《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化为字面上“花”的形象,仿佛于一片凄迷惨碧中,盛开着一树妖艳的花朵,形象揭示出兴亡的因果关系。《生公讲堂》中的漠漠浮尘与一方明月,一暗一明,沉默空虚,烘托出生公讲堂的寂寥之状。《江令宅》则以秦淮碧水与池台竹树这两种穿越历史、延续至今的景物,形象表现江总当日的凄凉与诗人今日的惆怅。
二、普遍运用对比手法。今昔对比本怀古诗歌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金陵五题》却运用得更为灵活,不仅表现出“昔日繁华”与“今朝衰败”的陵替,而且处处突出艺术的美感,尤以前三首更为典型:《石头城》以山河空城的苍茫黝暗,映衬空中孤月的皎洁;《乌衣巷》以夕阳衰草铺陈忧郁阔大的背景,然后用特写镜头捕捉凌空飞掠的燕影;《台城》以无边野草与一树繁花巧妙映衬,在数量与色泽方面都给读者造成强烈冲击。
三、组诗的结构安排颇费匠心。前两首诗重在现象的描述,由王朝破灭写到家族沦落;后三首探讨六朝灭亡的原因,见解深刻,主次分明。组诗之间又有内在的照应,在第一首中,作为历史见证的,是一轮无情的明月;最后一首中,作为历史见证的,是两位多情的诗人。随着主题与感情的细微变化,诗的色调亦有所变化:《石头城》的黝暗,《乌衣巷》的昏黄,《台城》的惨绿与妖红,《生公讲堂》的冷白,《江令宅》的碧青,忧伤的冷色块,凝成一声声深沉的感叹,穿透金陵古城四百年漫长的历史。
金陵五题·并序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金陵五题·并序鉴赏
南京古称金陵,此名得之甚早,《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岗,因改金陵为秣陵。”他们的作法似乎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后汉书》中说: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叹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孙权将统治中心自京口迁至秣陵,改名建业,取其“建功立业”之意。229年,孙权在此正式称帝,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其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此建都,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六朝”(229—589年)。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又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后代诗人面对“王气黯然收”之后的金陵,想象秦淮河上金粉浮动、光影飘摇的往昔,常常为之感喟唏嘘,“金陵怀古”遂成为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是写得早而又写得好的诗篇,在主题、意象、语汇诸多方面,都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金陵五题》分别吟咏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和江令宅,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着笔,反复表现“兴亡”这一核心主题。
石头城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此诗写石头城故址和旧景犹存,但人事已非,六代的豪华已不复存在,为此引发无限的感慨。诗中句句写景,作者的主观思想在字面上不着痕迹,而深味其境,则各有会心。白居易读后,曾“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赞曰:“我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此诗寄托诗人昔日繁华无处寻觅的感慨,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乌衣巷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读者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读者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台城 这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首句总写台城,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六代竞豪华”,乍看只是叙事,但前面冠以“台城”,便立刻使人联想到当年金陵王气,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豪华”之前,着一“竞”字,直贯六朝三百多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竞”当然不是直观形象,但用它来点化“豪华”,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它比单幅图画提供的形象更为丰满。
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还应包括另一座“望仙阁”在内)。“事最奢”是承上“豪华”而发的议论,“最”字接“竞”字,其奢为六朝之“最”,可说登峰造极,那么陈后主的下场如何,是不难想象的了。这一句看起来写两座高楼,而议论融化在形象中了。这两座高楼,虽然只是静止的形象,但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对楼台中人和事的联翩浮想。似见帘幕重重之内,香雾缥缈之中,舞影翩翩,轻歌阵阵,陈后主与妖姬艳女们正在纵情作乐。诗的容量就因“结绮临春”引起的联想而更加扩展了。
第三句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一个“成”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其中极富深意。读者仿佛置身于惨碧凄迷的瓦砾堆中,当年粉黛青蛾,依稀可见;今日累累白骨,怵目惊心。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这歌声使人联想到当年翠袖红毡,缓歌曼舞的场面,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叹。
怀古诗往往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这样,读者毫不感到是在听诗人枯燥地讥评古人古事,只感到在读诗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生公讲堂 这是《金陵五题》的第四首,咏唱金陵的一处佛教古迹。生公是对东晋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他特别善于讲说佛法,刚到苏州时,由于不被了解,无人听讲,于是就对着石头讲了起来,结果石头都受了感动,点头赞许。“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谚语,就是说的这件事。可以想见,他在金陵的传法活动也一定是非常热烈的,所以有“生公说法鬼神听”一句。不说人听,而说鬼神听,形象地渲染了当时听讲人数的众多和虔诚,这是深入一层写。但后三句却由热变冷,转写生公身后的萧条。萧条的标志是,当年的讲堂现在已经一片冷清,连夜间都不用上锁了。那庄严的高座,已是布满灰尘,无人过问。只有一方明月,还是像从前那样,挂在天上,照着中庭。此诗章法是前一后三式,即前一句盛,后三句衰。与此相反的是前三后一式,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一般的七绝都是在第三句转折,而这首《生公讲堂》与李白《越中览古》的转折一在第二句,一在第四句,皆属变格。
江令宅 这是组诗的最后一首,咏江令家宅。南朝有两个江令,一是江淹,二是江总。江淹没有到过北方,江总曾由陈入隋。根据此诗首句可确定这里的“江令”指的是江总。江总,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仕梁,为太子中舍人兼太常卿。陈时,曾任尚书令。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入隋,拜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南朝词臣北朝客”就是对他这段人生经历的概括。此诗是作者借凭吊江家宅遗迹,抒发怀古感慨,指出“狎客词臣惑主误国”这一导致南朝灭亡的原因。诗作先是站在江总的角度,写他从北朝归来时所见凄凉景象:秦淮河再也不见昔日笙歌缭绕、灯影攒动的繁华,只有碧绿的河水静静地流淌。江总是亲眼见证了故国兴亡的人,兴亡之事又与他的所作所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作者来到江总黯然度过余生的地方──江令宅,只见“池台竹树三亩馀”,池台依旧,竹树森然,而人事不再,世事沧桑,他又成了见证历史兴亡的又一位诗人。
“旧时王谢堂前燕”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īn líng wǔ tí bìng xù金陵五题·并序shí tou chéng石头城shān wéi gù guó zhōu zāo zài, cháo dǎ kōng chéng jì mò huí.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huái shuǐ dōng biān jiù shí yuè, yè shēn hái guò nǚ qiáng lái.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wū yī xiàng乌衣巷zhū què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 wū y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é.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ān, f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tái chéng台城tái chéng liù dài jìng háo huá, jié qǐ lín chūn shì zuì shē.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wàn hù qiān mén chéng yě cǎo, zhī yuán yī qǔ hòu tíng huā.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shēng gōng jiǎng táng生公讲堂shēng gōng shuō fǎ guǐ shén tīng, shēn hòu kōng táng yè bù jiōng.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gāo zuò jì liáo chén mò mò, yī fāng míng yuè kě zhōng tíng.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jiāng lìng zhái江令宅nán cháo cí chén běi cháo kè, guī lái wéi jiàn qín huái bì.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chí tái zhú shù sān mǔ yú, zhì jīn rén dào jiāng jiā zhái.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旧时王谢堂前燕”平仄韵脚
拼音: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ān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仄韵) 去声十七霰*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相关诗句
关于遗恨的诗句关于有得的诗句关于友人的诗句关于掉头的诗句关于苦吟的诗句关于良久的诗句关于且曰的诗句关于诗云的诗句关于诗人的诗句关于措词的诗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关联诗句
带旧字的诗句带时字的诗句带王字的诗句带谢字的诗句带堂字的诗句带前字的诗句带燕字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的上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的下一句
网友评论
刘禹锡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 查看详情>>
刘禹锡古诗词作品: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翻译_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赏析_刘禹锡的诗词》《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翻译_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赏析_刘禹锡的诗词》《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翻译_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赏析_刘禹锡的诗词》《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诗示之翻译_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诗示之赏析_刘禹锡的诗词》《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翻译_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赏析_刘禹锡的诗词》《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南宫、左辅,两处交代)翻译_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南宫、左辅,两处交代)赏析_刘禹锡的诗词》《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翻译_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赏析_刘禹锡的诗词》《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翻译_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赏析_刘禹锡的诗词》《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翻译_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赏析_刘禹锡的诗词》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的意思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文言文《鹞雀赋》注释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1]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2]瘠(jí)瘦:瘦削,不肥胖。[3]轗(kǎn)轲(kē):困...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相关诗句
- 古诗《望洞庭》 - - 刘禹锡 - - 《望洞庭》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望洞庭》全文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古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 刘禹锡 -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全文如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古诗《龙阳县歌》 - - 刘禹锡 - - 《龙阳县歌》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龙阳县歌》全文如下: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沙平
- 古诗《乌衣巷》 - - 刘禹锡 - - 《乌衣巷》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乌衣巷》全文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古诗《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 - - 刘禹锡 - -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全文如下:南宫词客寄新篇
-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刘禹锡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文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
- 古诗《百花行》 - - 刘禹锡 - - 《百花行》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百花行》全文如下: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繁紫韵松竹
- 古诗《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 - 刘禹锡 - -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全文如下: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秋隼得时凌汗漫,寒龟饮
- 古诗《竹枝词二首其一》 - - 刘禹锡 - - 《竹枝词二首其一》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竹枝词二首其一》全文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古诗《赠日本僧智藏》 - - 刘禹锡 - - 《赠日本僧智藏》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赠日本僧智藏》全文如下: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
- 古诗《自江陵沿流道中》 - - 刘禹锡 - - 《自江陵沿流道中》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自江陵沿流道中》全文如下: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
- 古诗《酬令狐相公赠别》 - - 刘禹锡 - - 《酬令狐相公赠别》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酬令狐相公赠别》全文如下: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海峤新辞永嘉守,夷门重见信陵君。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
- 古诗《杨柳枝词九首其二》 - - 刘禹锡 - - 《杨柳枝词九首其二》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杨柳枝词九首其二》全文如下: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 古诗《谢寺双桧》 - - 刘禹锡 - - 《谢寺双桧》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谢寺双桧》全文如下: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长明
- 古诗《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 - 刘禹锡 - -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全文如下: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张罗
- 古诗《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 - 刘禹锡 - -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全文如下: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旧学三冬今转富,曾伤六翮养初齐。王城晓
- 古诗《赠长沙赞头陀》 - - 刘禹锡 - - 《赠长沙赞头陀》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赠长沙赞头陀》全文如下: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 古诗《平蔡州三首其二》 - - 刘禹锡 - - 《平蔡州三首其二》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平蔡州三首其二》全文如下: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
- 古诗《秋词二首其一》 - - 刘禹锡 - - 《秋词二首其一》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秋词二首其一》全文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古诗《竹枝词九首其二》 - - 刘禹锡 - - 《竹枝词九首其二》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竹枝词九首其二》全文如下: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的名句
-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 - - 刘禹锡 - - - 《》
- 刘禹锡的诗词咏史二首全诗翻译_咏史二首赏析 - - - 刘禹锡 - - - 《咏史二首》
- 刘禹锡的诗词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全诗翻译_重至衡阳伤柳 - - - 刘禹锡 - - -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 刘禹锡的诗词寄毗陵杨给事三首全诗翻译_寄毗陵杨给事 - - - 刘禹锡 - - - 《寄毗陵杨给事三首》
- 刘禹锡的诗词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用年字)全诗翻译_ - - - 刘禹锡 - - -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用年字)》
- 刘禹锡的诗词华山歌全诗翻译_华山歌赏析 - - - 刘禹锡 - - - 《华山歌》
- 刘禹锡的诗词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后首一作姑苏台诗)全 - - - 刘禹锡 - - - 《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后首一作姑苏台诗)》
- 刘禹锡的诗词杨柳枝·轻盈袅娜占年华全诗翻译_ - - - 刘禹锡 - - - 《杨柳枝·轻盈袅娜占年华》
- 刘禹锡的诗词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全诗翻译_福先寺雪中 - - - 刘禹锡 - - -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 刘禹锡的诗词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全诗翻译_和留守 - - - 刘禹锡 - - -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 刘禹锡的诗词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 - - - 刘禹锡 - - -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
- 刘禹锡的诗词酬太原狄尚书见寄全诗翻译_酬太原狄尚书 - - - 刘禹锡 - - -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
- 刘禹锡的诗词庭竹全诗翻译_庭竹赏析 - - - 刘禹锡 - - - 《庭竹》
- 刘禹锡的诗词伤循州浑尚书全诗翻译_伤循州浑尚书赏析 - - - 刘禹锡 - - - 《伤循州浑尚书》
- 刘禹锡的诗词杂曲歌辞。纥那曲全诗翻译_杂曲歌辞。纥 - - - 刘禹锡 - - - 《杂曲歌辞。纥那曲》
- 刘禹锡的诗词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董生奉内典)全诗翻译_ - - - 刘禹锡 - - -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董生奉内典)》
- 刘禹锡的诗词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全诗翻译_ - - - 刘禹锡 - - - 《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
- 刘禹锡的诗词忆江南·春去也,共惜艳阳年全诗翻译 - - - 刘禹锡 - - - 《忆江南·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 刘禹锡的诗词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全诗翻译_逢 - - - 刘禹锡 - - -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 刘禹锡的诗词更衣曲全诗翻译_更衣曲赏析 - - - 刘禹锡 - - - 《更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