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8。熊绎(yì)国:指楚国。
9。一成: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方十里。启:开拓。少康:夏代中兴之主。
10。汉庭:指代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汉民族政权。明诏:英明的诏令。
11。“五湖”句:用范蠡复兴越国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典。
白话译文
令人忧愁啊!听到关塞处处吹起胡笳,可偏偏看不到中原地区有战车出发。
楚国三户遗民已将秦国灭掉,十里方圆的土地依然能复兴少康之家。
苍龙不顾日落还腾空行雨,老树在春深时更发出新花。
等到汉家朝廷获胜的明诏到来,你我泛游五湖,同去寻觅钓鱼的木筏。
此首在友情基础上,将个人交往拓展为历史责任。开头展现现实图景,侧耳听关塞,满耳是清人的胡笳,再也不见汉军所驾的战车在中原纵横驰奔,不免愁上心头,深为复国前途担心。但作者的信心是不死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夏朝少康仅有一成即方圆十里的土地,仍使夏朝再度中兴。作者自己虽如苍龙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仍要行风播雨;虽如老树已年深月久,一到春天,仍要怒放鲜花;他曾说“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复国大计就一定要坚持!这不仅是顾炎武的志愿,也是傅山的追求。有了这些顽强卓绝之士,何愁事业不成?
他在结尾满怀希望地想象“待得汉廷明诏近”,朝廷论功行赏,要封他们做大官,而他和傅山已功成身退,一起到五湖去寻舟垂钓、归隐林泉了。
这组诗尤其突出了真诚的友情与不屈的信念,充满了对老朋友的挚爱和劝勉,十分亲切感人。由于两人都是一代大学问家,诗中繁征博引,大量运用典故,但又不显晦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在友情中交织进人生和事业的信念,最后归结为富于理性的结论,是学人之诗的显著特色。诗中还浸润着不屈遗民的高风亮节,富于历史感和现实感,长期激励着爱国志士不屈斗争的勇志。
8。熊绎(yì)国:指楚国。
9。一成: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方十里。启:开拓。少康:夏代中兴之主。
10。汉庭:指代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汉民族政权。明诏:英明的诏令。
11。“五湖”句:用范蠡复兴越国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典。
白话译文
令人忧愁啊!听到关塞处处吹起胡笳,可偏偏看不到中原地区有战车出发。
楚国三户遗民已将秦国灭掉,十里方圆的土地依然能复兴少康之家。
苍龙不顾日落还腾空行雨,老树在春深时更发出新花。
等到汉家朝廷获胜的明诏到来,你我泛游五湖,同去寻觅钓鱼的木筏。
此首在友情基础上,将个人交往拓展为历史责任。开头展现现实图景,侧耳听关塞,满耳是清人的胡笳,再也不见汉军所驾的战车在中原纵横驰奔,不免愁上心头,深为复国前途担心。但作者的信心是不死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夏朝少康仅有一成即方圆十里的土地,仍使夏朝再度中兴。作者自己虽如苍龙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仍要行风播雨;虽如老树已年深月久,一到春天,仍要怒放鲜花;他曾说“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复国大计就一定要坚持!这不仅是顾炎武的志愿,也是傅山的追求。有了这些顽强卓绝之士,何愁事业不成?
他在结尾满怀希望地想象“待得汉廷明诏近”,朝廷论功行赏,要封他们做大官,而他和傅山已功成身退,一起到五湖去寻舟垂钓、归隐林泉了。
这组诗尤其突出了真诚的友情与不屈的信念,充满了对老朋友的挚爱和劝勉,十分亲切感人。由于两人都是一代大学问家,诗中繁征博引,大量运用典故,但又不显晦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在友情中交织进人生和事业的信念,最后归结为富于理性的结论,是学人之诗的显著特色。诗中还浸润着不屈遗民的高风亮节,富于历史感和现实感,长期激励着爱国志士不屈斗争的勇志。
作者顾炎武资料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 查看详情>>
作者顾炎武古诗作品: 《《与人书一》鉴赏》《和陈芳绩诗 其二翻译_和陈芳绩诗 其二赏析_顾炎武的诗词》《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翻译_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赏析_顾炎武的诗词》《淄川行翻译_淄川行赏析_顾炎武的诗词》《过郭林宗墓翻译_过郭林宗墓赏析_顾炎武的诗词》《古北口 其二翻译_古北口 其二赏析_顾炎武的诗词》《詶程工部先贞翻译_詶程工部先贞赏析_顾炎武的诗词》《不去 其二翻译_不去 其二赏析_顾炎武的诗词》《闰五月十日恭诣孝陵翻译_闰五月十日恭诣孝陵赏析_顾炎武的诗词》《朱处士彝尊过余于太原东郊赠之翻译_朱处士彝尊过余于太原东郊赠之赏析_顾炎武的诗词》